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疫情虽然还没结束,但其带来的影响却足以“改变整个世界”。
“面对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仅靠医学来应对是远远不够的,它涉及公共卫生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董亚峰表示,很多高校的公共卫生学院是在医学院中“孵化”出来的,除了学习医学,还要对卫生、社会等方面有所研究。
近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宣布成立,计划初步设立预防医学、大健康、健康大数据、公共健康政策与管理4个学科方向,以高层次研究生培养为主,兼顾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同日,南方科技大学就合作共建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事宜,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签署备忘录和合作协议。
几乎在同时,天津科技大学被教育部增列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在论证设立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科建设一时间成为热门。
疫情肆虐 专业人才得会“十八般武艺”
“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人希望能够对它进行预测和判断,但以目前的理论来讲,是很困难的。”董亚峰解释说,举个例子,在流行病学中有一个判断病毒传播力的指数叫R0(基本传染数),数字越大说明病毒的传播力越强,例如SARS的R0在2—3.但新冠病毒的R0值究竟是多少呢,目前没有统计学的相关研究说得清。
“在英国,新冠病毒的R0值约为7.但是各个国家都在用不同的政策进行干预,会对R0值产生影响。”董亚峰说,这个例子表明,公共卫生和管理的学科还包括对政府政策进行解读以及预估其产生的影响。
即便是现有的流行病学,如果要做得更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也远不止询问、调查、统计数据这么简单。
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家吴尊友表示,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早、快、全面,如果慢了、漏了,就可能导致一些感染者没有及时被发现,造成不必要的传播。要做到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就要求工作人员有扎实的流行病学基础,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调查技巧,特别是有沟通交流的技巧,甚至能做到“启发”记忆,帮人回忆过去一周每天的轨迹,以及每个时间节点当中可能接触到的人。
可见,高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除了要会设计调查问卷,还要了解心理学。政府政策、心理学、数据统计……从此次疫情的实践中,不难看出这些看似与医疗卫生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都囊括在公共卫生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十八般武艺”中。
情况各不相同 学科建设亟待新模式
“在此次疫情中,中国在当时的环境、形势下采取了得当的社区防控是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的关键举措。”董亚峰表示,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采取了严格的社区防控措施,例如韩国,也取得了不错的防控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再比如,同为方舱医院,我国的方舱医院在收治患者、医疗人员配备、区域设计等方面,协同合作,最终达到了收治现有患者、阻断进一步扩大传播的效果。
但并不是所有的方舱医院都有同样的内涵,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以美国的一部分方舱医院为例,其运转的目的是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以腾出床位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治疗条件。此外,从医疗人员配备方面,由于美国医疗系统中,私立医院占主导地位,在医护配备上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都使得在不同国家,即便是相同举措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影响。
全球范围的大疫情,为公共卫生管理领域提出新课题,亟待新理论、新模型的提出,对现有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
为此,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提出,将基于清华大学的现有优势,创建多学科教师合作创新、学生跨院系培养的新模式,计划第一步设立预防医学、大健康、健康大数据、公共健康政策与管理4个国家亟须、面向未来的学科方向,在未来5至10年内,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全球疫情监控和先进疫苗研制的重要支撑,成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的最有影响力的智库。
借鉴成功经验 实践要深入管理岗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大流行,暴露出全球应对公共卫生挑战的诸多短板与不足,传统公共卫生学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需要直面挑战,转型升级。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在医学这个学科门类之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属于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以及军事预防医学等。
按照学科定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不以临床诊治及相关研究为主要目的,而以研究及实施与人群健康相关、疾病预防相关的一切内容为主要对象,从而提升人或人群的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素。
据了解,国外公共卫生硕士学生毕业后主要就职于政府有关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等,从事医疗、健康、卫生领域的管理和领导工作,包括管理、项目评估、研究等。而在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多就业于科研单位、公共卫生专业相关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公共卫生专业实践工作,较少参与管理和政策决策。
此次清华大学成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希望在公卫领域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据介绍,清华大学2014年以来,为32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112名公共健康领域的新一代领导者。2015年以来,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先后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紧密合作,在医疗卫生管理学科建设、高层次专业型公共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及教师交流与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这是一个要与政策管理层‘密接’的学科。”董亚峰表示,清华大学的先行先试是一个国际一流高校的应有之义,在学科设置、公卫实践方面还需要社会多领域的参与和培育。(记者 张佳星)